〔自由時報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亞洲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占全球珊瑚礁逾三十%面積,並提供八百億台幣以上的經濟產值,但受到漁業捕撈、海洋污染與大自然氣候變遷影響,珊瑚生態慘遭破壞,台灣珊瑚也嚴重受到觀光等人為衝擊,但這幾年復育頗收成效,將透過「第三屆亞太珊瑚礁國際研討會」與各國分享。
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長宋秉鈞教授表示,小琉球曾經擁有台灣最好的珊瑚礁,但這幾年北側受到高屏溪沖刷沉澱物影響,加上觀光客大量湧入,民生廢水增加,導致珊瑚覆蓋率減少,剩下南側的珊瑚狀況較好。
屏東縣政府發現問題嚴重,曾委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博士進行調查後,已積極展開保育工作,包括設置保育警察、引進電動機車、規劃污水處理廠等。
墾丁南灣的珊瑚也受到觀光衝擊,二○○七年白化嚴重,所幸當地有間歇性湧升流帶來的溫度變化,加上中央與地方合力保育,並興建污水處理廠防堵民生廢水直接排入海洋,已逐漸恢復。
澎湖方面,雖然觀光旅遊興盛,也養殖海鱺,但因海域廣闊,人為污染對珊瑚的衝擊相對較小,因此東吉嶼可見美麗壯觀的癭葉表孔珊瑚。
比較特別的是南海東沙環礁,該區雖然沒有開放觀光,但因南海各國過度漁業捕撈及海水升溫,一九九八年起造成環礁內珊瑚大量白化死亡,且恢復速度甚慢。
台灣於二○○七年成立東沙國家海洋公園進行海域管制與保育,東沙潟湖已有魚群洄游與珊瑚產卵等復原跡象,但由過去數量眾多的軸孔珊瑚轉變成耐受力較好的微孔珊瑚。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表示,「第三屆亞太珊瑚礁國際研討會」將於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墾丁舉行,該校海洋科學院、亞太海洋研究中心與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也將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
轉貼來源:Yahoo 新聞
- Jun 22 Sun 2014 12:59
台灣珊瑚 小琉球北側受創嚴重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