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設計藝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從設計藝術以最原始形態誕生起就已經決定了。從原始人類的石器、陶器、到青銅器及後來的銀器、木器等等器物,從古至 今的服裝服飾,古今建築,設計藝術伴隨了人類的整個歷史。如今,設計藝術作為一種實用性藝術形態,已覆蓋了當代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於人們的衣、食、 住、行,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故有人稱設計藝術是「將生活藝術化,將藝術生活化」。
從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設計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地密切,以至於我們難以將它們分離。可以這麼說,小到一個杯子、一粒紐扣,大到傢具、房屋住所,行如汽 車、飛機、輪船等等,人們在享用的同時,也有追求審美享受的精神需求。因而,設計藝術兼有實用和審美的雙重性,並以實用功能為其基本屬性。
設計藝術包括建築設計、環藝設計(室內和室外景觀)、平面設計、工業產品設計、服裝服飾設計、工藝品設計、 舞台燈光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設計藝術已成為一種獨立、完整的藝術形式。高品質的物質生活給人們帶來高品質精神生活的渴望,這給設計藝術家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只有植根於生活的土壤,才更顯其生命力。
設計藝術的人民性、平民化的呼聲在日益高漲。但是,在這個崇尚藝術個性、物慾橫流的商業社會,設計師們很容易迷失方向,極端追求個人風格,忽視服務對像; 不切實際的盲目追崇國外的思想和觀念,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視功能內涵等設計現象比比皆是。最近,在設計藝術界就引發了一場關於中國當代設計價值取向的討論, 饒有趣味的是標題為「設計為人民服務」。其文道:「為造就方便、健康和美好的生活而設計,是設計師應具有的社會良知,也是設計師理應追求的境界,設計應該 為人民服務……」一直以來,我們也在我們的生活中關注著我國的設計文化,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碰到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問題,工具不好使,把手不好用,衣服不 能穿,物品包裝和內容相去甚遠,房屋結構不合理等等,不言而喻,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設計忽略了人的要素。設計的藝術性和功能性怎樣定位又如何完美的結合這 個基本問題再次被人們關注。
設計藝術家的角度來看,設計的藝術性和功能性完美的結合是一方面,而如何運用好創作手法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根據我國的實情,結合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複雜 眾多的服務對象的背景,創作出具有較高藝術水準又符合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的設計作品,這是我國的設計藝術家們應該去思考的。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國外現 代構成理念在我國掀起了狂瀾,傳統的設計思想受到了衝擊,盲目的追崇導致脫離我國實際。實踐證明,我們需要先進科學的思想和理念,也不摒棄優秀的傳統。今 天,在我國的設計領域,兩種觀念和手法並存且互相融合及滲透,顯然設計的多元化既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又是客觀現實的需要。
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傾向於抽像表達,這是一種以構成為基礎理論強調外在形式感的表達。構成基本理論的建立,源於人類對自然科學和哲學認識論的認識,構築於 現代科技美學基礎之上,它綜合了現代物理學、光學、數學、心理學、美學等諸多領域的成就,帶來新鮮的觀念要素,並且已成功應用於藝術設計諸多領域。二十世 紀七十年代以來,構成的抽像設計理念,已廣泛應用於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平面設計、時裝設計、 舞台設計 、舞台美術、視覺傳遞等等領域,給我們的設計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構成在實用設計的運用,給人們帶來的視覺享受的例子是舉不勝舉的,我們較熟悉的國外的澳 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國內的上海經貿大廈、東方明珠,流暢的線條,簡潔的造型,頗具現代美感。構成理念中的抽像元素,還常常被運用到傢具、生活日用品和工業 產品中的電話、家用電器中,我們已經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了這種由現代高科技和現代藝術觀念帶給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的享受。而另外一種美,則是相對於現代構成 的傳統裝飾的美,義大利古城佛羅倫薩的傳統建築及雕塑使人感受到這樣的美,是一種古老傳統文化的洗禮、綿長、古老、深厚。
傳統的裝飾構成藝術,表現細膩、生動,傾向於寫實表達,相對於西方構成藝術更加具有感性的成分,較多的是體現在設計中的裝飾上,其形式特徵源於古代及傳統 裝飾藝術,歷經提煉形成體系,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在工藝美術領域起到了主導作用,廣泛運用於我國紡織、服裝、印染、陶瓷等裝飾上 如:面料圖案、服裝圖案等,這種樸實而感性化的傾向寫實表達,在我國已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與西方構成藝術相比,它更具廣泛性。
我們在考慮設計的價值取向時,不能忽略了這點。我們應該承認,平面構成理論是高科技的產物,其涉及的知識結構方面,內容和形式都相對開放而多元,尤其在素 材方面,涉及廣闊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在今天,大多數國家的設計教育體系皆如此,諸如「人體工程學」、「三大構成」,構成了今天的設計理論的基礎,成為 設計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內容。
而傳統裝飾則相對封閉,內容到形式均有一定制約性,雖然也講究形式感,具有一定的抽像因素,但卻是建立在具象基礎之上的。西方現代設計中的平面構成,以其 特有的視覺形態和構成方式帶給人們一種特殊的視覺美感,其形態的抽像性特徵和產生不同視覺引導作用的構成形式,組成嚴謹而賦有節奏律動之感的畫面,營造了 一種秩序之美,理性之美,抽像之美。
平面構成的創作過程,自始至終伴隨的是一種理性的情感體驗,而傳統裝飾圖案的相對制約性,使其題材相對具象、形式規範,但這種源於生活、源於自然的抽像, 展現的卻是一種生動的感性之美。不言而喻,其圖案的創作過程中,情感體驗是帶有明顯的感性特徵的。不同的藝術觀念和不同的藝術手法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應, 抽像和具象,感性和理性,都能引起人們不同的共鳴。在應用設計中,應適時選擇藝術表達方式,以更好地達到設計目的。
我們的設計文化應該是中國整體文化及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發展趨向,應該是建立在符合國情的審美價值取向之上。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設計文化的源泉, 是中國設計文化個性品質的基礎,是設計藝術家的立足點,要將我們的設計文化與之結合起來,很好地把握住「民族感」、「時代感」。在高科技發展和綜合利用的 今天,東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文化、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我們的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也隨之改變。

 


參考文獻:
1美術館 展場光環境改善規劃工程案例分享
2建築聲學與 音響 工程-現代建築中的聲學設計
3張欽鵬 2000 光影表現於自然空間與展演空間之關係方式的探討


資料來源: Yamazaki 的個人檔案-部落格

http://www.sheng-lin.net/news_view.asp?News_ID=83&Class_ID=2

 

 

 

 

燈光音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聲林燈光音響 的頭像
    聲林燈光音響

    聲林燈光音響

    聲林燈光音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