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喇叭的設計方式和前方三聲道喇叭有著極大的不同,在電影院裡,都是使用許許多多的環繞喇叭把整個戲院「包圍起來」,如果府上的視聽空間夠大,您當然也 可以這麼做,然而顧慮到現實的問題,大多數的家庭環境只能使用一對環繞喇叭。如果只使用一對環繞喇叭,環繞喇叭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擴散性,否則您聽到的環繞 音場可能是「有前、有後,中間空空的,前後連貫不起來」。為了使喇叭本身具有良好的擴散性,有許多了環繞喇叭作成雙面發聲的設計:既然一個發聲面擴散性有 限,就作成兩個發聲面吧!雙面發聲喇叭又分為Bipolar與Dipolar兩種,也有的喇叭可以切換這兩種模式的(如Polk Audio的LS f/x),兩者之間的原理所代表的意義與擺位方式說起來又是一串長篇大論,您如果想要更多了解一些,請參照本刊第十四期「AV實驗室」裡面有完整的解說。
如果您使用的那一對環繞喇叭並不是雙面發聲,而是傳統喇叭的單面發聲設計,想要營造良好的包圍感與前後音場的連貫性就完全無望了嗎?這也未必!以前我曾經 在本刊的「AV實驗室」專欄裡提供給各位兩種利用牆面的反射,來營造包圍感的環繞喇叭擺位方式,一種是「側方後向擺位法」,另外一種則是「後方側向擺位 法」,這兩種擺位方式都非常有效,唯一需要顧慮的,就是您視聽室後方的牆面必須對稱。在環繞喇叭架設的高度方面,喇叭至少必須高於聆聽者(坐著的時候)頭 頂二英呎以上、還必須低於天花板1.5英呎以上,視您實際的裝設位置,在這個範圍之內選擇最適當的高度。
主動式超低音較好用
把超低音喇叭做個簡單的分類,大致可分為主動式超低音與被動式超低音兩種。主動式超低音喇叭內部已經包含主動式的低通濾波器(有些廠牌的沒有)和推動超低 音單體所需的功率放大電路,因此它只需要環繞音效處理機或AV中心送超低音信號過來,使用主動式超低音自己內部的功率放大器就可以推動超低音單體,完全不 需要「吃」到多聲道後級或AV中心的功率,因此,為了節約預算和讓主聲道擴大機輕鬆工作的理由,我通常建議買主動式
超低音比較好用。
被動式超低音有兩種接法,第一種接法是取出環繞音效處理機或AV中心超低音信號,用額外的後級擴大機來推超低音喇叭,這種接法也不會吃主聲道擴大機的功 率;另外一種接法則是俗稱的「3D接法」,先在環繞處理機上把主喇叭設定成「Large」(或是SW設在「None」),此時主聲道擴大機是全頻段輸出 (包括100Hz以下的極低頻),喇叭線經由擴大機先送進被動式超低音喇叭,再由超低音喇叭的衛星喇叭接續端子連接到主聲道喇叭,這種接續方式大多數用在 較為廉價的喇叭系統,它有以下的兩項缺點:第一、主聲道擴大機必須負擔推動被動式超低音所需的能量,推動上較為吃力。第二、主聲道喇叭與主聲道擴大機之間 還要經過被動式超低音喇叭,難免會損失一部份的音質與細節。
喇叭的聲音可以「看」得出來?
嘿!你們雜誌不是說要「耳聽為憑」嗎?如果喇叭的聲音可以「看得出來」,那麼你們這些寫評論的不是都要失業了?
經驗老道的評論員只要看一看這一款喇叭用什麼喇叭單體、採用哪一種音箱結構,這款喇叭的設計者以前開發過那些產品,再看一看數據規格,這個評論員可能在試 聽之前早就已經心裡有數了,大概已經猜到這款喇叭好幾成的表現了,甚至於連設計者的心裡怎麼想都還可以略知一二,實際試聽喇叭的時候可能只是再次印證而 已。關於這些判斷的「經驗法則」,如果就我所知道的把它講完,只怕主編會告訴我:乾脆整本雜誌都給你寫算了!既然不能告訴您經驗法則,但是我要在這兒告訴 您的是--怎麼看懂喇叭的性能規格表中幾個重要的項目。
頻率響應:35Hz-20kHz±2dB
這項數據可能是您最關心的,前面的數字(35Hz)表示的是低頻的延伸,數字愈小,低頻的延伸愈好,能夠發出愈低沈的低音。後面的數字(20kHz)表示 的是高頻的延伸,數字愈大,高頻的延伸愈好,能夠表現的高頻泛音也就愈充分。後面的±?dB表示頻率響應的偏差值,數字愈小愈好。
這個數據還有一個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比如說我寫頻率響應:35Hz-20kHz,後面的±多少dB不寫,事實上在35Hz的時候響應可能是-3dB,可 能是-6dB,甚至於還有可能是-12dB!到底在35Hz的時候低音的衰減是什麼樣的情況?除了儀器測試之外,只有你猜、我猜、大家一起猜了。
至於低頻響應的數字,對AV用途的主喇叭、中央聲道和環繞喇叭來說,並不是絕對重要的,我會這麼說的理由主要是因為在AV系統中絕大多數的情況 下,100Hz以下的低頻都已經交超低音喇叭去處理了,因此除了超低音之外,其他各聲道喇叭的低頻響應不需要太苛求,一般書架式喇叭大小的產品,低頻也都 能夠延伸到60Hz左右,已經是很夠用了,反正極低頻都交由超低音喇叭去負責,如果您是基於低頻延伸的理由而買了落地式喇叭,在環繞 音響 系統中的意義並不大。相反地,以小喇叭來組成系統,再配合性能優異的超低音喇叭,也是可以表現強大的震撼力。
喇叭阻抗是什麼?
喇叭的阻抗標示是您購買擴大機(或AV中心)的重要參考數據。一般來說,四歐姆以下的喇叭我們把它稱為低阻抗喇叭,對電流輸出有限的AV中心來說,除非這 款低阻抗喇叭的效率很高、您的視聽環境不大,再加上您用的AV中心過載保護電路做得很好,否則當系統以大音量輸出時將有可能燒掉您的機器!有些AV中心或 擴大機在機器的後面(喇叭端子的旁邊)會清楚寫著「喇叭阻抗必須高於多少歐姆」,就是因為顧及機器的電流輸出能力的緣故,您硬要接更低阻抗的喇叭,還是會 有聲音發出來,只是您有可能在大音量的時候發生以下三種狀況:第一種狀況是聽到嚴重的失真;第二種狀況是保險絲燒掉或是保護電路暫時跳開,您聽到的是聲音 忽然不見了;最不幸的一種狀況是機器燒掉了,還跑出直流「順便」把喇叭也給燒了,乾脆「同歸於盡」,夠慘烈吧!
效率:95dB/w/m
這項規格可以告訴您喇叭好推不好推,以上的數據顯示:這支喇叭當擴大機以一瓦功率推動時,在一公尺的地方可以測得95分貝的音壓,數字愈高,表示愈好推, 擴大機的輸出功率即使不大,也能推出很大的聲響。通常我們習慣把90dB以上的喇叭稱為「高效率喇叭」。另外您還有可能看到一種喇叭效率的標示方 式:95dB(2.83v/m),這是表示當擴大機輸出2.83伏特的交流信號推動這支喇叭時,在一公尺的地方可以測得95分貝的音壓;如果以這種方式標 示您還必須參考喇叭的阻抗是幾歐姆,您才能知道這個數字是在幾瓦功率時測得,如果喇叭的阻抗是八歐姆,表示是在擴大機輸出功率為一瓦時測得,假使喇叭的阻 抗是四歐姆,表示是在擴大機輸出功率為二瓦時測得。
喇叭箱的結構、幾路分音、幾階分音、分音器的零件選用、單體的材質與結構、單體的排列方式……等等,對實際的聲音有什麼影響,往往要看設計是否完善與製作 是否精良而定,光從資料上來看是可以「知其然」,還是無法窺得全貌,想要「知其所以然」,這就要看評論員的功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能讓讀者們了解多少,當然最 後您到底喜歡不喜歡這些喇叭的聲音,我還是那句老話--耳聽為憑。
(摘自: 燈光 、 燈光音響 資訊網)
參考文獻:
1壯振邦 2003 從年輕消費者觀點探討電子產品之介面設計
2王柏村、李雨軒、張志偉 2002 銅鑼振動與聲音特性之探討
3林振陽 1997 從消費者生活型態探討組合音響設計
資料來源:CRC Marlon LED / RFID 科技部落格
http://www.sheng-lin.net/news_view.asp?News_ID=162&Class_ID=2